速度节奏是歌曲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同时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段,在特定的作品中,不同的速度节奏能够表现出特定的意境效果。下面我将以《自由无价》这首歌为例进行讲解。
《自由无价》的歌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打成右派迫害致死的北大才女林昭女士在狱中写的一首短诗,总共只有四句共16个字。虽然字数很少,但内涵很丰富,蕴含哲理,气势磅礴,非常经典,是一首难得的好诗,不谱成歌曲就可惜了。尤其是在当前追求自由民主与专制进行的斗争中,非常需要这样内容的歌曲启蒙民众、营造气氛、鼓舞士气。但是,这么少的字数要谱成歌曲,难度比较大。如果太短,一下就唱完了,那样就会让人觉得不过瘾。又不可能再给它增加内容,那样就不尊重原作了。当然,也有一种做法是内嵌式,就是把这首诗镶嵌在一首诗里,这种方式通常是以一种讲述故事的形式把另一首诗引出来并加以烘托,但这种做法有这种做法的风格,很难达到前面说的营造气氛、鼓舞士气的效果。为了不使歌曲过于简短,唯一的办法是重复,即把歌词重复多次。但简单重复显然效果也是不那么好的,最好是重复中有变化。要想变化,一种做法是旋律上的变化,即用不同的旋律唱同样的歌词,但如果歌词重复多次,每次旋律都变化,又会变得很散,主旋律不突出。除了旋律上变化,还有就是速度节奏上的变化,即用不同的速度节奏来唱同样的旋律。两者兼用,效果就会好很多。
一番酝酿之后,主旋律一气呵成写出来了,接下来是整体结构布局和进一步开发以及细部打造。
这首歌的音乐结构采用的是三段式,这是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歌曲结构形式。第一段旋律性比较强,是歌曲的主旋律。第二段是口号式的短乐句,抑扬顿挫,节奏感很强,起到对比、烘托的作用。第三段也是旋律性较强,它是在第一段的主旋律基础上的升华,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
第一段唱两遍,第二段唱三遍,第三段唱一遍。每一遍的速度节奏都不同,从而既突出了主旋律,又不会显得单调乏味。而且,每一遍的速度节奏都有其特定的意境效果。
第一段的第一遍,采用的慢板,缓慢而又节奏鲜明、有力,表现的是一个革命者拖着镣铐从牢房中走出来赴刑场的情景,因为带着镣铐,所以行走缓慢,但她意志坚定,临死不屈,走的每一步都是坚定有力、从容不迫的。第二遍,以比前面稍快一点的、流畅的、节奏感不太强的速度节奏,表现的是这个革命者在刑场上向人们宣讲真理、阐明志向,体现出豪迈、荣耀。第二段的第一遍,以坚定、稳重的速度节奏,体现的是革命者在喊口号唤醒民众;第二遍速度加快,表示人们在她的启蒙、感召下起来抗争了;第三遍速度更快,表示人民的力量在壮大、斗争的激情在增长。这三遍的乐句、歌词完全相同,也体现了人们对追求的目标共同一致、坚定不移。然后,音乐戛然而止,稍作停顿,进入第三段,速度稍微放慢,节奏自由,音乐向上攀升达到高潮,体现的是人民与专制势力决战到底的决心。高潮之后的收尾是人民对英雄的缅怀,隽永、悠长,荡气回肠,经久不息。这一段的速度放慢,一方面是在演唱上,速度稍慢一点才便于唱到最高音,同时又不显得突兀,另一方面是与开头的慢速节奏相呼应,从而完成了在速度节奏上的起承转合的音乐规律。
当然,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不好,再怎么采用艺术手法都只不过是东施效颦。艺术手法本身并不存在高低好坏。艺术手法只能是在好的旋律的基础上锦上添花。旋律好,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与旋律及歌曲内容相配,就是好的、高明的。好的旋律就是一个好的素材,人们还可以对其采用另外的艺术手法进行再创作,从而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此外,好的旋律还可以用来做其他作品的背景音乐,例如电影、诗歌、电视节目、广告等等。当今的一些流行音乐创作者不注重旋律,一味在节奏上玩花样,即使能流行一时,也不可能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